煙臺打造公路安防“煙臺樣本”:多處工程建設創省內“首個”
膠東在線11月2日訊(記者 張倩 通訊員 其波 朱志凱)交通運輸部組織開展的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暨國家公路網命名編號調整工作現場調研,18日-19日在煙臺舉行。我市普通國省干線和農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設情況獲得現場專家肯定,公路驛站、錯位人行橫道、“2+1”車道等全省首創的先進做法受到一致點贊。
究竟煙臺的做法都有啥?好在哪?11月1日上午,記者隨同市公路局工作人員自G204杜家疃立交出發,一路途徑棲霞、海陽境內,重走調研路線,了解公路安防的“煙臺樣本”。
國道204錯位人行橫道
錯位人行道,“錯”出安全感
地點:G204煙滬線棲霞段
11月1日上午9:30,國道G204煙滬線棲霞境內的穿村路段,一段”特殊“的人行橫道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同常規”一字型“人行橫道不同,這段人行橫道兩側錯開,中間以安全島相連,周圍有立柱隔離。行人走上人行橫道后,如想順利地通過馬路,必須要在安全島內觀察迎車方向的車輛行駛情況,再實施二次過街。
“這里車流量大,‘一字型’人行橫道存在過街風險。為了讓行人安全過街,針對這樣的路口,我們依托中央分隔帶設置安全島,使用立柱隔離,保護行人。”市公路局養護科工作人員劉相龍說。
作為省內首創,這樣的錯位人行橫道在G204煙滬線煙臺境內共設置了5處,旨在充分保護弱勢群體,提供保護行人安全通行的場所,降低行人過街風險。
改造前的英靈山簡易立交
改造后的英靈山簡易立交效果圖
加寬拉長設立簡易立交,提升安全品質
地點:G204和G206交叉口英靈山立交
來到位于G204國道和G206國道交叉處的英靈山立交,記者發現,舊時英靈山立交附近與環形匝道中部正接的棲霞四中學校門口多了一排隔離護欄,進出學校的車輛與匝道行駛車輛交織沖突的場景不復存在。獨立而安全的進出學校道路,以及修整一新的專用停車場,極大保障了師生的出行安全。 英靈山立交修建于80年代末,受當時建設標準限制,一些技術指標偏低,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其缺點越來越突出。除了校門口與匝道沖突問題,還存在立交出入口過渡段長度不足,轉彎半徑、匝道路面寬度不足,G206下穿石拱橋,凈高不足等風險致因。經評估,事故風險等級五級。
改造后的英靈山立交重新設置渠化島,將”Y“型改為流線清晰的”T“型交叉,開辟右轉專用車道;拓寬路面,延長過渡段,加大轉角半徑,確保“進得去,出得來,轉得開”;遷移互通區域的苗木,改植草皮,打通視距視區,確保“看得見”;還將橋前增設柔性限高架和凈高限制預告標志,拱圈增設立面標記,控制超高車輛意外駛入。將公路安全品質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國道308設置的圖形化標志更好做到路況預告
圖形化標志讓引導更有效
地點:G308文石線
傳統的道路標志往往較為簡單地傳遞前方路況信息,有時難以形成有效引導。在G308文石線海陽段,“別具一格”的圖形化道路引導標志讓人眼前一亮,它將前方道路走向與分叉小路均標記處,十分生動。與圖形化標識并列的還有40Km/h的建議速度。
“我們借鑒國外經驗,設置了形象的圖形化警告標志和建議速度標志,做到了路況提前預告,縮短了駕駛人判斷反應時間。”順著劉相龍的指引,記者看到在道路上方,一處黑黃為主體顏色的標志牌將前方彎曲的道路形象的刻畫出來,一改過去“標準”做圖方式,此處的標志讓司機更容易對前方道路路況做出反應。
國道308戰場泊公路驛站
溫馨驛站構筑安全港灣
地點:G308與S210交叉口
20多個停車位、多處充電樁,明亮整潔的衛生間,可以充饑的超市貨柜……過去這些在高速公路才有的服務,如今在煙臺境內的部分普通國省道也可以享受!
駕駛員長途駕駛易發生疲勞駕駛事故,為打造了“人、車、路”和諧交通環境,緩解疲勞駕駛,煙臺公路部門在國省道設立了公路驛站,就像一個縮小版的高速“服務區”,專門為駕駛員提供中途歇腳的場所。
在G308與S210交叉口處,戰場泊公路驛站坐落于此。這里看起來不大,卻集停車休息、便民服務、路況監控、路況信息發布等諸多功能于一體,可提供熱水服務、設置公共休息區、公共衛生間等便民服。“我們在公路沿線結合地形,因地制宜,加寬路面或改造廢棄的收費廣場,設置這樣的港灣停車區,構筑起‘安全港灣’。”煙臺海陽市公路管理局政工科科長朱志凱說。
剛從乳山驅車而回的海陽市民黃奎海,正下車準備接一杯熱水再出發。他說:“有一個這樣的驛站,對司機來說簡直太方便了,開車累了下來活動活動,上個衛生間,喝杯水,繼續開車也精神。” 戰場泊公路驛站是山東省內第一個公路驛站,僅上半年,該驛站已累計停駐各類車輛1700余輛次,服務駕乘人員7000余人次。
省道煙鳳線創新設置“2+1”車道
二級公路創新改造設置“2+1”車道
地點:省道210煙鳳線
最近,不少細心市民途經省道210煙鳳線等道路時,會發現原本兩車道的二級路上出現了幾處“2+1”車道,間隔提供超車車道,中間通過黃色標線劃出的漸變帶相連。
同樣一條公路,為何要把原來的兩車道改為“2+1”車道?車道寬度豈不會變窄進而增加通行難度?
“隨著交通量的增加,寬度15米以上的二級公路,在超車需求強烈情況下,要么逆向借道超車,要么占用硬路肩違規超車,存在嚴重安全風險。因此,我們對這樣的路段進行了改造,在上下坡段設置了超車車道。”劉相龍告訴記者,具體的實現方法是通過偏移道路中心線,壓縮道路兩側硬路肩的方式,增設超車道,并設置漸變段,施劃中心雙黃線,設置凸起路標,同步配套增設車道數增、減的指示標志,規范超車行為。
“2+1”車道的設置,實現了需求管控向需求引導的轉變,有效減少了違規超車的不安全行為,做到了安全指數和通行效率雙提升。“說實話,這個‘2+1’車道真的是特別好,原本超車都是提心吊膽的,而自從在有些路段設置了這個車道后,真的是安全太多,尤其對我們跑大貨車的司機來說,簡直就是‘量身定做’啊。”貨車司機李明啟說。
“把安全風險管控挺在隱患前,把隱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煙臺市公路局總工程師李忠表示,煙臺交通公路部門近年來堅持把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作為“保安全、惠民生、促發展”的重要內容,尤其是2015年以來,投資34.3億元,整治普通國省道和農村公路風險點里程1萬多公里,做到了行車速度、群眾滿意度“雙提升”,實現了交通事故率、傷亡人數“雙下降”,打造出行業內領先的公路安防“煙臺模式”。